东汉建立后,延续了西汉属火德的说法,刘秀又自认为东汉是继承西汉法统,因此东汉也继承了西汉的德运,属火德,皇帝穿红色龙袍。三国时期曹丕通过汉献帝禅让的方式继承皇位,建立魏国,火生土,魏国属土德,穿黄色龙袍。随后刘备在成都称帝,重建汉朝,仍旧继承东汉火德,穿红色龙袍。孙权称帝时本来也想争一争土德,但法理上站不住脚,毕竟东吴与东汉不是继承关系,无法适用五行相生理论,便打着为汉朝报仇的借口,以木德克制魏国的土德,穿青色龙袍。
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后,大臣认为“今大晋继三皇之踪,踵舜、禹之迹,应天从民,受禅有魏,宜一用前代正朔服色,皆如有虞遵唐故事,于义为弘”,因此晋朝继承了魏国的土德。之后有一个叫孙盛的大臣说“仍旧,非也。且晋为金行,服色尚赤,考之天道,其违甚矣”,晋朝又改为金德。 南北朝时期,依旧采用五行相生理论,南朝宋灭东晋,属于金生水,因此南朝宋属水德。南朝齐灭南朝宋。属于水生木,因此南朝宋属于木德。而南朝梁与南朝齐的皇室都是一家人,因此南朝梁继承了南朝齐的木德。随后南朝称灭南朝梁,属于木生火,南朝陈属于火德。
北朝就比较混乱了,在北魏统一北方以前,先后出现了前凉、成汉、前赵、后赵、北凉、西凉、后凉、南凉、前燕、后燕、南燕、北燕、夏、前秦、西秦、后秦共16个政权,而北魏为了政治宣传,国号和德运都与曹丕的魏国一样,属土德,可西晋的金德之后应该是水德、木德、火德,最后才轮到土德。根据《魏书·礼志一》记载:“魏承汉火生土,故魏为土德。晋承魏,土生金,故晋为金德。赵承晋,金生水,故赵为水德。燕承赵,水生木,故燕为木德。秦承燕,木生火,故秦为火德。……魏承秦,魏为土德”。好家伙,绕了一圈终于绕到了土德。
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,天下局势又发生了变化,此时东晋已经灭亡,北魏的实力超过了南朝,大有统一天下之势,因此孝文帝将德运改为水德,旨在继承晋朝的金德,由金生水而来。后来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,东魏和西魏又演变成了北齐和北周,水生木,因此北齐和北周都是木德。杨坚以隋代周后,木生火,因此隋朝是火德,皇帝穿红色龙袍。
之后的王朝更替就比较清晰明了了,唐灭隋是火生土,属土德,皇帝穿黄色龙袍;后梁灭唐是土生金,属金德;后唐灭后晋后继承唐朝德运,属土德,后晋灭后唐是土生金,属金德;后汉灭灭后晋是金生水,属水德;后周灭后汉是水生木,属木德。
赵匡胤受后周恭帝禅让建立宋朝,是木生火,因此宋朝属火德,皇帝穿红色龙袍。同时期的辽国认为自己起源于辽水,属水德。金朝灭了辽国和北宋后,选择继承宋朝的德运,火生土,所以金朝是土德。到了宋以后,“五德始终说”就不那么流行了,因为继承宋朝正统的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,蒙古人对这一学说不感兴趣。 明朝建立后崇尚火德,可无论是从五行相生来看还是五行相克来看明朝都不是火德,不过这时的官方已经不在乎王朝属于什么德运了。清朝虽然以五行相克论将国家德运定为了水德,克制明朝的火德,但是满清皇帝并不崇尚水德的黑色,依旧以黄色作为龙袍的颜色。
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,龙袍不仅仅只有黄色,黑色、白色、红色等龙袍也有很多,所以大家不要被电视剧误导了,认为龙袍理所当然就该是黄色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