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种情况下,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利己型自杀,你彻底想抛开社会人,你觉得自己有些东西放不开,你没办法,想不通的时候,你就会把这个社会上的种种关系都抛弃掉,这时候往往就是因为你跟社会关系本来就很疏远,然后他就说到一种完全相反的情况。
这种情况是这样的,过度的个体化,过度的关注自己会导致自杀,不足的个体化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。但是假如你过分的跟社会整合,你也还是很容易自杀的。什么意思呢?比如这里面他就指出,有种自杀叫利他型自杀,就是跟社会过度整合的原因。他说像以前,有种义务型的利他自杀,什么叫义务,你对别人负有自杀的义务。
举个最明显的例子,我们看日本的武士片里面,一些主人死了,他底下的武士,怎么样?陪着主人切腹自杀,他为什么要切腹自杀?是因为他这个自杀是一种义务,他身为武士,他要对主人效忠,主人死了,他就得死,假如他相信这个,这种自杀就是义务型的,利他自杀,就是为了别人而死。
除了这种利他型的义务自杀之外,还有一种我们很常见的,叫激烈的利他自杀,什么叫激烈的利他自杀?这种自杀发生在个人自我心声,仅仅为得到牺牲的乐趣,理由是因为这样的自杀是值得所属团体赞扬的。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,比如说一个人为了一种理念而牺牲自己,为了一种崇高的价值,而选择自杀的时候,这种时候就是激烈型的利他自杀。
然后它指出了,他研究19世纪当年欧洲军队的情况,他发现一个现象,很有趣,一般人总以为军队很团结,生活很紧密,很有纪律,应该不容易自杀,结果他发现恰恰是军人他们自杀的情况,要比一般百姓来的严重,为什么?这就是因为这个社会,这个军队,这个小社会整合的太密集了,大家关系太紧了,看得太严了,这时候你也还会受不了。
再来我们就提另外一种情况,这种情况是什么呢?就是说刚刚我们讲的,是社会对个人,我们怎么整合进去的问题。现在我们想像一下,社会其实也不止是被动的等着我们整合进去,它也会主动的来管制我们,那么如果我们把自杀从病源的角度去看,一种就是来自整合的问题,你要么整合不足,要么整合过度。
另外一种就是社会主动管你,要不管得太严,要不管得太松了。这个管得太松的情况下,会出现什么样的自杀呢?这就是很有名的所谓脱序型或者失范型自杀,什么叫脱序型自杀呢?他们指出一点,他说很多人认为经济危机会导致自杀率增加,可是涂尔干用实证研究发现,经济兴盛的时候,自杀率也会突然很高,为什么呢?经济好不好,大家都想自杀,这是为什么?他讲这是因为经济危机和国家昌盛都打乱了集体秩序,破坏了原有的平衡。在这个时候,原来能够管着你那些手臂,有时候就不见了。
比如我们看看,他就比较老板和工人自杀,那是当年欧洲的情况,老板的自杀比率居然比工人还要多,这是为什么?他说下层阶级的人,因为欲望受到上层阶级的管制,所以因祸得福的自杀人数偏低,而老板的自杀人数是因为上边没有人管控他了。
在这个时候,你可能会想起,这不就很像我们昨天讲过那种脱序自杀,很像那个利己型自杀,没错,是有点像。所以在这里,涂尔干要花一点时间去解释,比如说他说到家庭里面,为什么单身男子容易自杀?他说一个结了婚的男人,他的情欲是在这段夫妻关系里面受到管制的,所以他不是漫无目的的到外面到处闯荡,让他释放情欲。在这种情况下,他反而会好多了。
文字节选自梁文道《我执》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