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死水微澜》与蜀道南端】
事实上,天回镇之前虽是无名小镇,却也早为古蜀道的起点。更何况成都土生土长的文学作家李劼人创作的小说《死水微澜》背景便在天回镇。《死水微澜》对中国文学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,天回镇亦为世人熟知。
所以,至少现在来说,天回镇的名字是有着另一层更为深刻的历史内涵与文化内涵的。
对逃难的皇帝来说,反倒无关紧要了。
然而,若以为天回镇和天回山只是如此而已便太浅薄了。
天回镇还是一个文物出土的圣地。
【天回崖墓】
在天回镇附近的川陕公路右侧有一些山,山的平均高度约60—70米。在一片起伏不平的山峦中布满着许多崖墓,这些崖墓曾被当地乡民呼为“仙女洞”。
在公元十世纪,前蜀人的记载里早有仙洞这种称呼,明代人曹学佺所著的《蜀中名胜记》里也保留着这种传说。
在当代考古学家的鉴定下,我们得知,天回崖墓多数形成时间约为新莽时期至东汉魏晋之间。崖墓是一种在崖窟或崖壁间安葬死者的葬俗,以四川为最。
现代以来出土了不少崖葬文物,以陶塑为多,不管是川博还是市博物都有收藏,其中不乏一些镇馆之宝。
在成博,引得小朋友尖叫连连的“狗狗陶俑”便出自天回山。
如雷贯耳,应用到无数杂志报刊上,为全国人民所熟知的 “说唱俑”,也是出自天回崖墓。
击鼓说唱俑反映出东汉时期塑造艺术的高度成就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。
但由于价值过高,目前收藏于……中国国家博物馆。
【今朝天回山】
几千年前的蜀道南端天回镇如何,我们不得而知;
一百前的天回镇,我们从李劼人先生笔下窥得一二;
几十年前的天回镇,或许还有零星的照片,但更多的是永远保存在老一辈的记忆中了。
据说,几十年前的天回镇,街道虽小,青石板铺成的路却规整有秩;路两边是木头阁楼或平房上面晾晒着许多衣服。两边铺面众多,打铁的、卖布匹的、剃头匠的、开老面馆的都有。
那个年代,人们的衣服不是青色就是黑色,相互簇拥这逛街,却笑得最真实而灿烂。
目前的天回山,山虽不高,但在成都政府的大力主导下,遍栽各种植物花卉。
桃李芳菲梨花笑
芍药艳来樱花俏
昔日风景虽然值得缅怀,但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不息。
重要的是,在美好幸福的今天,天回镇正如人们的生活,变得更加美好。
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
查看“巴蜀丨华西中学:三年二班同学穿越到西汉和扬雄交流合影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